序言

1644年

1788年

1852年

1929年

1956年

1989年

2012-2019年

2020至今

序言

序言

天津同仁堂集團前身起源于1644年創立的張家老藥鋪,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曾使用張家老藥鋪、同仁堂張家京藥鋪、京都同仁堂張家老藥鋪、京同仁堂和記、天津市同仁堂制藥廠等名稱開展藥品經營活動。民國時期,天津同仁堂的藥品因制造精良遠銷海外,聲名遠揚,并于1934年受邀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如今企業已發展成為馳名中外的集中成藥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集團公司。

1644年

張家老藥鋪的創立

崇禎十七年春(1644年春),天津城北一帶癘疫肆虐,鄰里之間扒門探視即被傳染,十喪八九,百姓叫它“探頭病”。

客居天津梅家胡同的明軍眷屬皖籍人張孫氏,原系鈴醫世家,她察覺百姓訴說的病癥同早年先輩的醫案契合,斷定是熱毒壅阻肺絡所致的氣陰兩傷證。此時恰巧從亳州來探視張孫氏的親屬隨身帶來一船藥材,打算變賣后作為盤纏舉家回遷,張孫氏義無反顧地決定將藥材制成“五味湯”劑救治罹病百姓,并且分文不取。為方便百姓取藥,她手書“張家老藥鋪”木牌一塊,掛在了街門旁。瘟疫過后,十里八鄉尋醫問藥的人仍絡繹不絕,張孫氏決定把藥鋪開下去,于是,從祁州(現安國)購置了炮制藥材的工具等,使藥鋪進入了制藥初始階段。

在張孫氏辭世后的百余年里,張家老藥鋪逐步完善,傳到張孫氏玄孫張國戎掌堂,已具有能夠制作多門類、多品種丸散膏丹和藥膠藥酒生產能力的中藥工坊,除了城廂里有門市,還有走街串鄉鈴醫的銷售渠道把藥賣到四鄉,生意十分興隆。這,就是天津同仁堂的前身。

1788年

世代淵源之京津同仁堂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張家老藥鋪所借用的房屋其主人得知,北京同仁堂張掌柜意欲在路通七省舟車的天津,找一家買賣興隆的藥鋪做分銷商,以解成藥銷售梗阻之苦。于是,他介紹張國戎到北京同仁堂恰談合作事宜。磋商結果是:張家老藥鋪既有的經營一切如常,只是字號牌匾及所有署名須冠以“京都同仁堂”稱謂,并把“老”藥鋪改為“京”藥鋪;為使張家京藥鋪在寬裕自如的條件下運作分銷,供貨是出廠價,銷貨價格不加限制;同時,打破分銷貨款結算常規,實施先貨后款、壓批還款、路損分擔等優惠。張掌柜還曾鄭重地說:“一筆寫不出兩個張字來,從今往后,我視京都同仁堂張家京藥鋪為我同仁東棧!”。

1852年

雄冠大江南北的中藥出口企業

掌堂人張國戎病故后,其侄兒張益堂來到天津接手“京都同仁堂張家老藥鋪”,他睹物傷情決定遷址重張。咸豐二年(1852年)春,買了針市街中段路北門臉房一處,足以形成前店后廠格局。重張那天,一個設有坐堂郎中的傳統中藥鋪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近代天津人稱之為大藥鋪的天津京都同仁堂。

大藥鋪的“大”緣自藥酒買賣做得大。張益堂得知,天津白酒相當多是賣到東南沿海島國,于是,他決定繼續按張家老藥鋪傳下的泡酒秘方泡制藥酒出口,制作出口了五加皮泡制的藥酒、虎骨酒等補益性藥酒。由于市場上外地黃酒時有時無,不便批量浸泡藥酒,于是改用白酒做基酒,隨之又有兩點創新:一是把白酒適當加熱再浸泡藥料;二是藥酒灌裝時,把酒中絮狀物也灌入瓶中形成渾汁藥酒。

進入民國以后,逐步形成了既定的外銷渠道,經由天津“永豐玉酒莊”、“興記貿易行”等,轉口香港永利威洋行總經銷,出口到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民國16年(1927年)簽約委托臺灣莊松榮大藥房總經銷到全臺一些大城市;民國18年(1929年)簽約紐約東亞貿易公司為代理商,行銷到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等城市,并獲得美國海關進口免檢商品殊榮。當年藥酒出口量很大,月月走貨。1934年,天津同仁堂虎骨酒、參茸酒等,還參展了芝加哥世界博覽會。這,在當年全國中藥廠商中是鮮有的。

1929年

由開“分號”變成為“和記”

天津開埠以后,老城區東南的低洼荒地上,到20世紀20年代已是繁華鬧市,也是天津經濟中心。掌堂人張禹泉(張益堂之孫)先在1929年選擇法租界菜市場對面一處門臉房開設了分號,到1933年,將分號遷至法租界24號路四德里旁。為幫助顧客熟悉藥品便于購藥,分店還刊印了一本《藥目》。

天津在日本占領下,藥鋪經營難以為繼,導致張氏家族七門析產分家。掌堂人張叔良勸說子侄把分得的財產再投到藥鋪經營中來,同時,在親朋好友圈里又聯合四戶外姓資本,于民國34年(1945年),共同接辦藥鋪,字號改為“京同仁堂和記”,民國36年聘任新的經理叫王璞玉。京同仁堂和記除了繼續門市經營,還面向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開辟了批發業務。

1956年

走上公私合營的天津同仁堂

建國之后,天津京同仁堂和記的股東們增資大干:一是派員去安國購進藥材填倉充庫,備足后勁;二是恢復藥酒出口,兩批銷往香港虎骨酒,兩批出口美國虎骨酒、參茸酒和五加皮酒;三是買下八區西于莊西開洼大街10號為廠址,掛起天津同仁堂和記阿膠廠牌子,擴大阿膠生產,產品行銷江浙和香港地區。

1956年1月13日,經股東會議研究,天津京同仁堂和記向市工商局呈送了《公私合營申請書》,獲準以后,藥鋪更名為“公私合營天津同仁堂制藥廠”。在特殊歷史時期,公司數易廠名,其間研制的新品“咳喘膏”在“全國醫療科技新產品展示會”參展,曾受到周總理好評。

1989年

中華老字號

1989年恢復老字號“天津同仁堂制藥廠”。199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認證為“中華老字號”。2006年天津同仁堂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

2012-2019年

2012年

天津同仁堂“太陽”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天津同仁堂集團連續多次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15年

企業憑借良好的經營業績在新三板掛牌,股票簡稱“津同仁堂”,股票代碼834915。

2018年

中共天津同仁堂集團黨委被天津市委組織部授予首批“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示范點”。

2019年

天津同仁堂集團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全國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20至今

2020年

經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如今

天津同仁堂,堅持“做老品牌,不做老企業;做久不圖快,做強不圖大;誠信為本,品質經營”,以保障人民用藥安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為己任,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從制劑工藝、臨床應用、質量標準、知識產權等多角度構建產品的綜合實力,以高于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作為企業內控標準,確保產品的高品質和確切療效;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的科學管理,不斷完善公司內部治理和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建設,推動老字號中藥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线播放av